深圳商报·读创客户端记者 郑恺钱坛子
近日,西丽街道办事处内气氛热烈,为期一年的技能提升训练营结业仪式暨实践成果展示活动圆满落幕。这场活动不仅为人才培育工作画上阶段性句号,更标志着西丽街道基层治理人才建设迈入新阶段。
西丽街道辖区49.6平方千米,含14个社区、12个自然村、4个农城化股份公司,常住人口超 30万,流动人口占三分之二。因地域广、人口结构杂、治理难度大,街道对基层人才素养要求高。为此,精心组织训练营,以 “训战研” 结合模式,着力打造 “张口能说、提笔能写、问策能对、遇事能办“ 的 “四能” 队伍。街道党建办相关负责人及 2024 年优秀社区党委书记培养工作室学员齐聚,共见证成果。
多元培育,筑牢人才根基
为培育综合型基层治理人才,西丽街道从素养、知识、技能、志愿服务四个维度发力,构建起 “大脑发电站”“社区实验室”“学员展示厅”“治理交流营” 四大培育平台。全年培训中,学员累计参与21场课程活动,通过专题讲座、研讨交流、实地参访等形式,完成50个课时的系统学习。
“大脑发电站” 系列课程紧扣基层工作实际,邀请南山区委组织部、区委党校干部及街道各科室业务骨干担任内部讲师,分享《南山基层治理现状》《市容环境提升技巧》等本土化实践经验;同时邀请基层治理领域专家学者,开设《情理法兼容 —— 基层维稳工作技巧》《结构化演讲》等专业课程,从内外双重视角拓宽学员的治理思路。课程创新设置 “课前5分钟演讲” 环节,贯穿全年持续锤炼学员表达能力。培训中期钱坛子,街道组织学员赴龙华大和社工村开展 “治理交流营” 参访,实地学习社区营造与品牌打造经验,并通过户外团建活动促进学员间的深度交流与心得分享。
实战历练,淬炼过硬本领
2024年10月,西丽街道组织青年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实践锻炼,曙光社区的一场突发劳资纠纷成为检验学员能力的 “试金石”。当时,辖区一企业因经营不善突然倒闭,员工薪资无法兑现,与企业负责人爆发激烈冲突,现场局势剑拔弩张。在社区挂职的学员临危受命,跟随社区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将平日所学转化为实战能力,协助安抚员工情绪、梳理核心诉求。经过多部门与社区的协同攻坚,最终促成劳资双方达成和解,员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。
这场纠纷的成功化解,成为学员基层成长的重要里程碑。在危机处置一线,他们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,应急处突、群众工作等硬本领得到实战淬炼,充分印证了基层实践作为人才培育 “练兵场” 的核心价值。
课题攻坚,破解治理难题
结合 “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、高效能治理” 要求及街道年度重点工作,训练营同步启动 “课题调研” 项目,组织学员围绕丽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力提升、“五长六岗” 人员激励机制建设两大课题开展深度研究。
“丽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力提升” 课题小组创新提出 “1+N” 嵌入式全龄服务综合模式,通过分时段管理、全龄化空间设计,将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集便民服务、文化展示、议事协商于一体的 “社区会客厅”;同时整合多方资源,构建 “政企社民” 协同运营机制,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服务精准化与运营高效化。
“五长六岗” 人员激励机制建设课题小组则通过制度化设计,将分散的社会力量转化为可持续的治理资源,构建 “街道 — 社区 — 网格 — 楼栋” 四级联动机制,打造 “政治引领强、参与活力足、联动效能高、队伍素质优” 的激励体系,形成 “党员带头、居民响应、社区共治” 的良性循环,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 “西丽解法”。
结业仪式上,西丽街道党建办相关负责人强调,基层治理绝非纸上谈兵,必须带着问题深入一线,在倾听群众呼声、破解发展难题中汲取养分。她寄语社区后备人才与街道年轻干部,要深刻领会 “学习、深耕、淬炼” 的内涵,在基层沃土中 “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长”,让个人成长与街道发展同频共振。
此次结业既是对过往培育成果的总结,更是新征程的起点。西丽街道将持续深化 “学研用” 一体化培养模式,聚焦社区发展痛点难点,丰富学习资源、创新培训形式、搭建更多实践平台,全力锻造一支业务精湛、担当有为的专业化社区骨干队伍,为城市基层治理持续输送先锋力量,推动西丽街道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(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)钱坛子
举报/反馈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